第3期
(总第576期)
2025年4月3日
关于进一步提升农村银行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建议
民建滁州市委会反映,农村银行作为扎根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深耕三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年轻人口的持续外流,农村银行服务对象中的老年群体占比越来越高,农村银行在金融服务适老化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业务办理不够方便。农村老年人大都依赖现金交易,有的不会使用自助终端等智能设备,只能挤到传统的柜面窗口办理,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窗口或绿色通道。
二是适老设施有待改进。部分农村银行适老化软硬件设施改造步伐不快,一些自助终端等智能设备,字体小、功能复杂,老年群体面临不会用、不敢用的困惑。
三是资金安全存在风险。部分老年客户缺乏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有的因不识字在输入密码时直接口头告知工作人员密码,甚至让保安或者其他陌生人代为操作,存在信息泄露和资金安全隐患。
为此,建议:
一是优化网点设置,让服务更便捷。在春节、周末或农村逢集等特定时间,设置专门的老年服务窗口,优先为老年人办理业务,减少等待时间。根据老年客户的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为有听力、视力障碍的老年人提供特殊的辅助设备,或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全程陪同服务,为老年客户打造高效、个性化的服务体验。探索利用流动服务车等方式,定期到农村地区的村庄、集市等地,为老年人提供上门金融服务。
二是完善适老设施,让服务更贴心。在农村银行网点适当增加老年人操作的智能设备,或在自助终端增设“老年模式”,配备专门引导人员,帮助老年人熟悉操作流程,减轻柜面压力。建立智能风控,在系统中标记老年客户账户,尤其对大额交易等事项触发人工复核程序,开通“亲属联动提醒”功能,子女可同步接收老人账户变动短信。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让服务更安全。在银行网点内张贴醒目的安全提示标语,提醒老年人注意保护密码、防范诈骗等。定期开展“银行开放日”活动,邀请老年人体验自助终端存取设备操作,举办“老年金融课堂”,通过情景演示、案例讲解等方式,宣传防范金融诈骗、电子支付安全等知识,帮助老年群体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
来源:信息调研室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