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政协
当前位置:首 页 建言献策 社情民意

(2025年社情民意·第1期)关于缓解滁州市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5-01-06         [关闭]

第1期

(总第574期)

2025年1月3日

关于缓解滁州市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的建议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难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成效较为明显。但农工党滁州市工委在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仍有一些亟待提升的地方:

一是车多位少矛盾突出。据不完全统计,滁州市区已建成充电设施12万平方米左右,而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40万辆,且销售量和保有量仍呈增长态势,车棚建设速度赶不上车辆增长速度。尤其是各类保障房小区和老旧小区,人口密度较大、电动自行车数量多,缺少空间规划,现有的自行车棚不能满足停放、充电需求。

二是建设选址难题凸显。部分小区采取“毁绿建棚”,或者在地下停车场等新辟空间增设集中停放和充电点,但居民出于绿化、安全、采光等角度考虑,接受度不高,协调难度大,对化解违规停放难题作用有限。

三是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建设主体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现象,以滁州扬子工投为例,目前建成6万平方米车棚,投入近3000万元,涉及滁城几十个小区,但由于建设运营成本大,维护运营人少事多,部分设施出现充电接口损坏、充电设备黑屏、死机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电线老化、绝缘层破损,加之长期暴露在室外,易引发漏电和短路风险。此外,部分充电区域消防配套设施不达标,消防器材过期、损坏,存在消防安全隐患;车棚墙面脱落,棚体松动、支架锈蚀、车棚顶破损,雨季容易渗水漏水;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是建设标准亟待统一。目前,电动车充电桩“建、管、用”仍存在一定盲区,缺少一整套成熟规范标准。新小区、次新小区与老小区之间,由于各自基础条件不一,建设标准不同。扬子工投、铁塔公司与民营企业之间,由于建设成本等因素,建设标准也不尽相同。扬子工投建设充电车棚的硬件投入约为每平方米300多元,而其它公司,尤其是部分民营企业,出于成本考量,一定程度上存在降低建设标准,或者选择只投充电桩不建车棚等情况。

为此,建议:

一、分类施策,有序进行推进。对新建小区,住建规划等部门应超前谋划,明确建设标准,变“软”指导为“硬”要求,将电动自行车的停放问题纳入规划建设范围;对现有小区与老旧小区,因地施策,明确建设、维护、安全等标准。加强管理力度,提高使用率,对长期停放的“僵尸车”进行定期清理。有条件重新规划的,可充分征求业主意见,进行扩建或增建,合理增大现有空间;对无法增设充电设施的住宅小区,可由街道等相关部门协调,在小区外合适地方建设。力争通过1—2年时间,做到应建必建、能建全建,力争充电设施和服务网络全覆盖。

二、明确要求,压实安全责任。加强风险防范,落实建、管、用等多方主体责任,建立问题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闭环式清单落实机制。健全公共车棚、充电设施的长效管理机制,落实日常巡查和维护保养制度。建设主体应落实主体责任,物业公司落实配合责任,相关部门落实监督责任,加强日常检查、巡查力度,积极引导业主规范停放电动自行车。同时,严格落实消防要求,可视具体情况安装消防烟感系统和喷淋设施。

三、细化标准,鼓励多方投入。制定我市新建、改建、扩建的电动自行车智能充电站建设与管理标准,做到建设内容、技术规范、服务标准有规可依、有章可循。通过市场化方式,鼓励多方主体投资建设运营。同时,对充电服务费收取标准等应明确规范,做到各项收费标准和服务细则标准一致、公开透明。制定系列优惠政策,对引入市场竞争的优质企业,给予一定补贴和政策优惠,弥补投资周期长的不足,提高服务满意度。

四、加大宣传,强化风险意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城市综合治理等途径,广泛开展安全风险的宣传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号、广告牌、电视等媒介,定期发布有关典型案例的通报,树立“万无一失、一失万无”底线思维和风险隐患意识。

信息来源:农工党滁州市工委

来源:信息调研室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政协滁州市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邮编:239000

皖公网安备34110302000262号

皖ICP备07007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