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总第577期)
2025年4月3日
关于进一步提高滁州奥体中心运营效益的建议
民进滁州市委会反映,滁州奥体中心于2022年6月竣工,作为省内高标准体育场馆,建成后由地方国有平台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自投入使用以来,该中心成功举办了省十五届运动会、第九届中国农民歌会,以及薛之谦、张信哲演唱会等一系列大型文体活动,在提升滁州城市形象、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大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滁州奥体中心在运营、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场馆闲置率较高。当前,滁州奥体中心主要为体育赛事、演艺活动提供场地服务,但由于举办频次有限,缺乏稳定的业务资源支撑,奥体中心的大场馆、高标准优势发挥不充分。场馆人流稀少、人气不旺,入驻商户经营效益欠佳,内设商业的招商与租赁工作面临困难。
二是运营方式创新不足。本地化服务体制机制不够灵活,资源有效整合和利用不够,地方赛事、活动资源的承接率不高。奥体中心的功能、优势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不够精准,承接业务类型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大型赛事、商业活动等宣传力度有待加大,媒体宣传渠道有限,未能通过有效模式,吸引更多观众和游客前来观赛、打卡,奥体中心知名度与影响力有待提升。
三是市场化运营维护困难。奥体中心的水电能耗、安保保洁、天然草坪及绿化养护、设施维修等日常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给运营管理带来较大压力。依据政策规定,奥体中心需满足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化运营的空间,同时也增加了平衡公益性与经营性的难度。奥体中心地处明湖新区,目前周边住宅、商业配套尚不完善,内设商业配套也处于培育阶段,经营效益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显著提升。
四是投资收益率未达预期。滁州奥体中心总投资约17亿元,部分建设资金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保障建设。但从实际运营情况来看,收益不足以覆盖债务偿还需求,投资收益率与预期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机制保障。建议统筹协调市教体局、市总工会等相关单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将大型体育赛事、大型活动的承办权授予奥体中心,提高本地赛事和活动的承办场次,有效降低场馆闲置率。通过加挂“**训练基地”“**活动阵地”等牌子,提升奥体中心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赛事、活动资源入驻。借鉴南京等地经验,出台引入大型演艺活动的补贴政策,鼓励运营公司积极拓展业务,引进更多大型演艺活动。
二是加强市场运营管理。学习先进地区奥体中心的运营维护经验,结合自身特点,梳理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业务清单,有针对性地拓展业务资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通过人才引进与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精通场馆运营的专业人才队伍,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加大对奥体中心赛事和活动的宣传力度,通过免费观赛、活动互动体验等方式,吸引更多体育爱好者、游客前来观赛或参与活动,以人流量的提升带动消费,促进奥体中心内设商业的盘活。
三是拓宽经营收益渠道。市级公共赛事和活动优先在奥体中心承办,并足额支付相关场地服务费,助力运营公司维持正常运转,扩大营收规模,所获利润上缴财政用于偿还专项债本息。精准把握政策要求,做好低免补贴的申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缓解运营资金压力。在不影响场地整体外观的前提下,可考虑在室外停车场等空旷区域建设光伏发电设施,降低能耗成本,同时增加绿色收益。
四是优化周边配套设施。优化奥体中心周边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公交班次与运营时间,特别是在举办大型活动期间,设置临时专线与摆渡车,方便观众与游客往返。同时,在奥体中心周边合理增置共享单车停放点,提升交通便利性。对奥体中心内设商业进行统一规划与招商,引入具有特色与吸引力的餐饮、零售、娱乐等业态,打造一站式消费体验。如,设置体育主题餐厅、运动装备专卖店、健身休闲俱乐部等,与奥体中心的体育功能形成互补,提升经营效益。
五是探索多元合作模式。与大型体育品牌、传媒公司、文旅企业等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品牌授权、联合推广、活动策划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与滁州本地高校、体育院校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实践基地,同时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与人才资源,开展体育相关课题研究,提升奥体中心的运营管理水平。在符合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奥体中心的运营与维护。社会资本可参与场馆的部分设施改造、商业项目开发等,在一定期限内获得相应收益权,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提升奥体中心的运营效率。
来源:信息调研室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