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知联会、新联会,各县(市、区)政协,市政协新型智库成员:
根据市委批转的《政协滁州市委员会2025年工作要点》和《滁州市2025年重点民主协商活动计划》(滁发〔2025〕4号)安排,市政协拟于6月份召开“发展全域旅游 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资政会。本次资政会重点围绕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滁州支柱产业,加快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请各位委员、各有关单位积极参与。现将征集发言材料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1、发言材料要紧扣资政会主题,经过深入调研思考,聚焦矛盾短板。材料情况要实、问题要准、分析要深,提出的意见建议要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2、研究重点(见附件),仅为提供选题方向,可围绕但不局限于5个方面。
3、发言材料一般不超过1800字,并注明单位名称(个人发言的需注明姓名、主要职务)和联系电话。
4、符合会议要求的发言来稿,届时将汇编成册印发会议参阅,并择优选择作大会口头发言。
5、请于5月20日前,将发言文稿通过电子邮件发至市政协信息调研室。
联 系 人: 郭建,0550-3820213,15655067093
电子邮箱: czszxdhfy@163.com
附件:研究重点
滁州市政协办公室
2025年4月9日
附件
研究重点
(一)强化全域旅游规划设计,提供科学指引。以“点线面”思路推进,坚持全域发展理念,强化市级统筹与县区协同,梳理全市现有旅游资源,规划完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滁州”景区概念。推进跨县域资源整合,串联琅琊山、凤阳明中都等核心景点,设计跨县域特色主题旅游线路,完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建设。深化“多规合一”机制,在全区域植入旅游要素,加强旅游规划与国土空间、乡村振兴等规划衔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错置,严把规划执行。
(二)实施项目化产业化推进,注入强劲动能。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参与、分类推进”原则,建立全域旅游项目库,重点推进三类项目:一是公共服务设施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景区停车场、旅游驿站等基础设施,提升重点景区周边、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沿线配套;二是保本微利型项目,鼓励各县市区出台“民办奖补”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民宿集群、非遗工坊建设等;三是盈利型项目,深入开展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提升发展能级。丰富业态,提升承载力。采取市场化模式,引入专业文旅企业合作开发。如,大琅琊山、明文化、儒林文化、老嘉山山水、皇甫山康养等。
(三)创新精准化策划营销,拓展市场空间。瞄准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及长三角地区客源市场,实施“精准营销+文化IP”双轮驱动。依托“醉翁亭”“小岗村”“儒林外史”等文化符号,策划滁州非遗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增强文旅产品辨识度。强化政企联动,发挥异地商会桥梁作用,开展“滁州文旅长三角推广周”等专题推介。构建全媒体营销矩阵,利用短视频、VR云游等新技术提升传播效能。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培育本土文旅龙头企业,探索景区托管、联票制等模式,提升运营专业化水平。
(四)深化农文旅融合赋能,助力乡村振兴。以“多业联动、资源活化”为主线,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产业融合,依托滁菊、女山湖大闸蟹等特色农业,建设田园综合体与休闲农业示范园,开发农耕体验、乡村美食等业态;二是文化赋能,挖掘凤阳花鼓、来安洪山戏等非遗资源,打造非遗小镇与乡村文化集市;三是治理协同,探索将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融入村俗村规,引导村民积极参与的有效路径,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实现“景区带村、能人带户”联动发展。
(五)挖掘历史文化资源IP,厚植文化底蕴。对滁州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红色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进行全面摸排,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的核心IP。推进文化资源活化利用,建设醉翁亭文化沉浸式体验馆、明中都遗址公园等文旅融合示范项目。开发“欧阳修诗词”主题文创、全椒儒林外史IP衍生品,推动非遗技艺市场化。加强区域联动,探索与周边城市共建“文化走廊”,提升滁州文化影响力与产业附加值。
来源:信息调研室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