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当下,如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日,浙江省政协举办民生协商会,聚焦“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扩大就业”主题开展协商议政,省政府和有关单位负责人现场听取意见并予以回应。
扩大就业“蓄水池”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既要稳存量,也要扩增量。随着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领域逐渐成为当前及未来就业增长的重要来源。
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省法院副院长朱新力首先拿起话筒,以所在的省法院为例,讲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催生了法院电子卷宗编目员这一新的岗位需求,提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会创造新的岗位,建议通过制定扶持政策、优化融资服务、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支持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应用,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就业提质扩容。
“杭州目前仅直播经济经营主体近4万家,主播超5万人,带动就业超100万人。”省政协委员、杭州市政协主席马卫光摆出一组数字。他认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将成为吸纳高质量就业的新经济和就业空间。他建议杭州布局人工智能主阵地,打造算力强市和数据共享高地,加大“头雁型”企业培育,加快“人工智能+”行动升级,多措并举带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筑牢就业“保障网”
新业态从业人员在劳动关系、就业岗位、工作时间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对现有社会保障体系提出新挑战。省政协委员、省律师协会专职副会长陈三联建议从国家、政府、社会、企业、工会五个层面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省政协委员曾玲艳是浙江省交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会主席,她对于发挥工会组织优势促进新产业新业态高质量就业有着独特的见解,建议持续加强“数智工会”建设,吸纳新产业新业态劳动者中较为稳定的“领头羊”入会管理,吸引新产业新业态从业者加入工会,使工会成为他们愿意依靠的组织。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更是重中之重。省政协委员、温州市政协主席陈作荣建议完善就业指导服务,强化顶层设计、产学融合、供需对接、宣传引导,提升就业匹配效率。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大学机电学院副院长易招娣呼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帮扶,建议打造一体化就业指导服务平台,共建立体化就业专家指导智库,全面实施高校“院长领动”专项计划,系统构建校政企人才培养长效机制,为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提升就业“含金量”
新兴职业让解决技能人才培育问题刻不容缓。杭州市政协委员、浙江乐缘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晓青带来了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建议,他希望建立健全新职业技能培训联动工作机制和技能人才培育体系,支持指导新产业企业抓好职工岗前培训、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并提供税费优惠等政策扶持,动态更新紧缺人才目录,提供多样化培训方案。
省政协委员、浙江荣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潘云峰更加关注产教融合,他建议有关部门能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加大宏观指导和科学谋划,促进产教融合政策有效落地;加快出台符合区域实际、彰显发展特色和契合自身诉求的支持性机制;坚持内涵发展,引导院校把握科教融合新方向,持续优化人才培养的层次和类型结构。
“要聚焦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完善制度机制,加强权益保障,努力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朱晨综合前期调研情况,提出要加大人才“引育用留”力度,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建多方协同的引才体系。
本报记者 鲍蔓华
来源:人民政协报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
微信扫一扫滁州政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