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政协
当前位置:首 页 新闻中心

江淮时报公众号 | 好提案·好故事 滁州市政协:赓续改革基因 助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发布日期:2025-08-06         [关闭]


40多年前,发轫于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代称,而是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汇入了中国改革大潮的历史洪流之中,变成了可贵的精神谱系。2017年,滁州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期间,时任滁州市政协委员的张铸生提出《关于弘扬大包干精神,深化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赓续改革基因,助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成功入选“人民政协成立75年来安徽省100件重要影响力提案”。

田间地头问出精神密码

作为土生土长的滁州人,张铸生亲眼见证了小岗村“大包干”带来的巨变。但随着时代发展,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农村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流转率、耕种效率不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些种粮大户想扩大规模,却在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遇到瓶颈。

带着问题,张铸生时常深入农村、走进田间地头,探寻破题思路,他在提案中提出两条路径:一是制定农业农村中长期发展规划,让乡村振兴有清晰“路线图”;二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既要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农户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转型,也要强化政府引导支持,为种粮大户和合作社破解发展瓶颈。

持续接力注入精神活水

当年,提案提交后,滁州市委批转政策研究室、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案中的建议一步步转化为具体行动。滁州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任务;天长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国家级试点经验做法,获得农业部充分肯定……“小岗精神”成为滁州改革发展的“精神引擎”。

2024年4月,滁州市政协在凤阳开展调研。

多年来,滁州市政协始终将“三农”议题列为提案征集重点,从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引导政协委员接续建言。《关于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的建议》《关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关于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100余件相关提案纷至沓来,为滁州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

精神之花结出丰硕成果

2017年到2025年,在改革精神的引领下,以相关提案为助力,滁州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看综合改革——成功获批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等3个全国整市改革试点。2024年全国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改革研讨会及中央农办“三农”工作联系点会议均在滁召开,滁州农村改革创新工作获农业农村部书面表扬。

看粮食生产——滁州耕地净增5.81万亩,耕地保护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农村改革典型案例;高标准农田建设66.1万亩,连续6年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市粮食面积1248.04万亩、总产96.76亿斤、单产775.34斤,绝对值增加均居全省前列。

看品牌培育——天长芡实等4个农产品被纳入首批中国农产品品牌名录,“皖美农品”品牌39个,“两品一标”470个。在滁州农产品展销会上,“明光绿豆”“全椒碧根果”“凤阳花生”前总排着长队,农户们说:“咱们的农产品,论品质不输别人,论牌子响当当!”

看融合发展——“农业+”的多元业态让乡村焕发新活力。凤阳小岗村荣获“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称号,稻田成景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营业收入接近60亿元;天长市探索“芡实深加工”路径,开发芡实糕、芡实脆饼等产品,销量持续走高;“安徽小满哥”“凤阳西瓜哥”“水乡靓妹”等本土主播强势崛起,通过直播间将滁州特色农产品推向全国各地。

……

2025年7月,滁州市政协先后赴凤阳县、全椒县、定远县开展“做强绿色食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

从“大包干精神”到“小岗精神”,称谓在变,不变的是“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内涵;从纸上建议到实践成果,载体在变,延续的是“用好提案、助力发展”的履职担当。这正是滁州市政协委员以“精神之笔”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的生动注脚。

查看原文链接:

来源:江淮时报公众号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政协滁州市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邮编:239000

皖公网安备34110302000262号

皖ICP备07007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