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斌委员:激活基金矩阵“一池春水”(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25-01-15
作者:李晓斌
[关闭]
近年来,滁州市共设立基金近90只,总规模900亿元,合计投资270亿元,助推技改投资连续两年增长超过50%,产业升级势能加快集聚。当前,政府产业基金行业依然面临基金市场化募资左右为难、基金投资陷入“羊群效应”、基金管理质效良莠不齐、基金续航能力萎缩四大堵点。为此建议:
一、壮大耐心资本,引流源头活水。当前应积极向省级层面寻求支持,设立创业投资母基金,扩大存续期至15年,指导各县(市、区)整合天使基金和VC(风投基金),成立创业投资子基金,增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联动性。同时,充分调动上市公司参与产业投资的积极性,在融资助力和品牌治理等方面发挥其优势,形成市场化、多元化资金来源。
二、挖掘“狼性”本质,灌溉“生命泉水”。对于初创企业,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是生命之泉、成长之基。应建立功能明确、分工清晰的基金矩阵,推动“投存量”和“引增量”双向发力,避免“一窝蜂”争抢和不必要的“内耗”。同时,构建“基金+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助推资本与产业深度耦合、基金与项目精准合作。
三、鼓动“八方来风”,吹走“污泥浊水”。当前,各级政府产业投资基金正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对基金精细化管理、运营效率提升提出更高要求。应提请省级层面,出台基金管理机构遴选办法,吸引更多头部基金管理人来滁合作。也可参照《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运营监测制度》,进一步用好我市金服平台,探索建立产业基金“末位淘汰”机制,提高基金运营效率。
四、疏通循环通道,锁住“一池春水”。滁州市产业股权投资起步较早,但退出难,已影响到持续投资的信心。因此,应积极争取省级S基金合作,或设立我市首支S基金,并借鉴厦门市做法,以S基金置换退出,形成闭环,增强存量基金流动性,提高基金矩阵续航能力。
来源:滁州日报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