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勇委员:推进二轮土地延包试点(市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大会发言)
发布日期:2025-01-15
作者:沈大勇
[关闭]
滁州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从2023年持续到2028年,今年,718个村、56.4万户、713.4万亩到期,占全市70%左右,是到期高峰期,“延包”试点任务艰巨繁重。为此建议:
一、摸清人地现状,避免“一延了之”。组织上,高质量成立村延包试点工作小组;方式上,线上线下并进;内容上,重点摸清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家庭承包人口及承包地变化等基本情况,并做好各类预案。
二、研究延包路径,突出“村民自治”。一要实事求是,二要民主协商,三要规范程序。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主动接受监督,严防延包方案“带病”出发。
三、妥善调处矛盾,注重“一村一策”。要“对号入座”。掌握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安徽省试点办法等政策文件,已明确规定的,严格执行。要“尊重首创”。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允许农民集体在法律政策范围内通过民主协商自主调节利益关系,破解难题。要“因地制宜”。针对个性化矛盾问题,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一村一策”“一事一策”。同时,依法采取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四、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系统推进”。要高位推。顶格成立专项领导小组,高质量组建村组延包理事会。有条件的县(市、区)可组建延包试点专家团队,包片开展情况调研、政策宣传、解释咨询等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基层骨干,特别是村组干部的政策性、实操性培训。要联动督。延包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同时,建立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做好主动衔接,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要强保障。将试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向农民收取任何费用;研究解决乡镇农经管理力量缺失问题,确保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加强考核激励。
来源:滁州日报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