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政协
当前位置:首 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江淮时报 | 向田间地头要“研值” 向先进地区学“经验”

——滁州市政协专题协商为绿色食品产业绘就兴农蓝图

发布日期:2025-09-12         作者:柏晓彤         [关闭]

从春末南京研学取经,到盛夏基层一线调研,再到初秋会场共商良策……今年以来,滁州市政协围绕“做强绿色食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这一年度重点协商课题,将调研足迹印在田埂车间,把协商智慧聚在发展一线。

8月25日,滁州市政协专题协商会举行。滁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民主党派代表、县(市、区)政协负责同志、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界别委员济济一堂,共同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谋实招、绘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协商活动之所以“研值”满满,得益于环环相扣的前期筹备。5月,由市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组织赴南京农业大学开展集培训学习、调研考察、项目对接、委员教育“四位一体”的研学活动,为课题研究夯实了基础。7月,市政协组建联合调研组,深入定远、凤阳、全椒等地田间地头和食品企业,与农户细算“收成账”、同企业共商“效益经”。8月,在函调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调研组经过多轮研讨,按照“开放式研究、学理性解题、方案级建议”要求,反复打磨形成一份内容扎实、建议可行的调研报告。

会上,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汇报了调研成果。报告运用翔实的数据勾勒出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画像:全市粮食、水产及肉蛋奶产量位居全省前列,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4家,2024年加工总产值达1249.2亿元,品牌建设进展明显,已培育“皖美农品”39个、绿色有机地标产品460个。同时,报告也直言产业仍面临种养业大而不强、精深加工聚而不优、产品品牌多而不精、业态创新少而不活以及要素有而不足等多重挑战,亟须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这份务实坦诚的报告,引发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大家结合实践,踊跃建言、献智献策。

“健康中国战略下,功能性主食与清洁标签食品是绿色食品产业升级的蓝海赛道。”市知联会副会长、滁州学院副院长王春提出“双核”战略,以该校研发的“滁菊多糖重组米”为例,阐述功能性主食如何通过融入药食同源成分实现“饱腹+控糖+养生”的精准健康价值,清洁标签食品又如何凭借“无添加、纯天然”的优势赢得消费者溢价。他建议通过校政企共建研究院、制定地方标准、定向培养人才等方式,为产业注入“双动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协会搭台、企业唱戏。”新农人协会秘书长平东林从行业角度出发,呼吁利用区块链、物联网技术建立覆盖“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溯源认证系统;联合科研院校开展良种良法试验,提升优质品种的比较效益;对接长三角大型商超与电商平台,构建“企业+基地+农户”的稳定利益联结机制。

明光市政协主席张言平聚焦区域品牌建设,指出当前存在品牌起步晚、影响力弱、带动效应不足等问题,并提出通过“三力协同、三产融合、三批推进、三严管理、三品联创”系统方案,整体提升“滁字号”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知名度。

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现场回应时表示,将充分吸收会议意见,围绕“十五五”期间新建80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50亿元、销往沪苏浙农产品超1000亿元的目标,全力将滁州建成“长三角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选题站位高、问题剖析准、对策建议实!” 副市长刘江华对本次协商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要求相关部门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强化项目建设、招商选商、产业融合,协力做好要素保障,通过举办产业链对接会等实招,做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下一步要把‘纸上建议’转化为推进合力,做好四链融合文章,强化产业规划、资金整合、业态创新、品牌建设,力促绿色食品产业强农富民、赋能乡村振兴。”市政协副主席邹军在主持会议时如是说。

专题协商不仅是对问题的集中会诊,更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行动动员。如今,滁州正以政协协商为纽带,将政府、企业、院校、协会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沿着“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发展之路稳步前行,用绿色食品产业之笔,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崭新画卷。


江淮时报:2025年9月12日 第2版

来源:江淮时报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政协滁州市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邮编:239000

皖公网安备34110302000262号

皖ICP备070073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