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至14日,滁州市政协2025年重点协商议题研学活动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
此次研学聚焦“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年度资政会主题和市委书记督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提案,通过培训学习、调研考察、项目对接、委员教育“四位一体”的创新模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有关市直部门及企业代表,深入学习浙江经验,凝聚发展共识,为滁州全域旅游发展与现代服务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开班式上,市政协主席孙军在动员讲话中强调,“此次研学是市政协贯彻全国政协‘深度协商议政’要求的具体实践,更是滁州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机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他表示,滁州文旅资源禀赋优越,但“散而不聚”“有珍珠缺项链”的短板亟待破解;现代服务业虽初具规模,但数字化赋能不足、业态融合不深的问题仍需突破。“唯有对标浙江先进经验,以思想破冰引领行动突围,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这一席话,既是动员令,更是行动方案。研学班全体学员带着问题、使命和责任,开启了为期五天的“取经之旅”。
专家授课:新理念启发新思路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学班特邀浙江省四位资深专家,围绕全域旅游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等主题倾囊相授,为滁州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全域旅游不是景点‘拼盘’,而是通过‘百业+文旅’的全链条融合,打造‘处处皆风景、时时有服务、行行加旅游、人人都参与’的全域旅游格局。”
“结合杭州经验,滁州发展现代服务业要选准细分赛道、注重平台培育、拓宽应用场景、服务好重点企业。”
“滁州乡村不缺资源,要挖掘乡村独特的发展因子,用好的设计和策划,让乡村真正‘活’起来。”
课堂上,专家与学员互动热烈,围绕滁州文旅资源“散而不聚”“有珍珠缺项链”的症结所在;如何建立起“全域旅游项目库”,把文旅资源变成产品、项目,来引领促进消费;如何学习浙江“数字+”“文化+”“生态+”的融合业态模式,培育出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点等问题,在学习中找答案、在交流中谋共识。
实地调研:学先进更要寻路径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班先后赴杭州市桐庐县、钱塘区、滨江高新区,湖州市德清县等地,深入考察浙江全域旅游与服务业创新的鲜活实践。
在现场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受启发,“桐庐的规划理念值得学习,全域旅游应当将城市打造成一个大景区,处处有景、时时可游。”“浙江的乡村旅游‘微改造、精提升’理念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打造美丽乡村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原有乡村风貌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在参观菜鸟C2仓和海仓科技后,调研组表示,“滁州可借鉴浙江经验,探索‘跨境电商+保税物流’模式,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招商对接:小会场连接大市场
研学期间,滁州市政协还联合市投促、文旅部门,对接杭州商会,组织了一场全域旅游招商对接会,滁州市和有关县(市、区)文旅、招商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滁州部分文旅企业代表与浙江数智交院、数字游民公社、华夏优途文旅、中旅自驾等企业交流洽谈。
会上介绍了滁州市情概况,并进行部分市文旅资源和项目推介。与会人员围绕滁州文旅产业怎么做、做什么,分享了真知灼见,同时就可能合作项目,进行深入了解。
五天的研学之旅,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视野的开拓、行动的号角。学员们一致表示,“浙江经验让我们启发了新思路、找到了新方向。必须将‘真经’转化为‘实招’,为滁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当前,滁州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强调的“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支柱产业”重要要求,积极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化、旅游项目全域化。孙军表示,滁州市政协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深化研学成果,组织深度调研,形成问题导向精准、建议可行的调研报告;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招商对接项目早日落地,为滁州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通讯员 高许可
来源:江淮时报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