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政协
当前位置:首 页 新闻中心 媒体报道

江淮时报 | 滁州市政协打好专题协商、民主监督、提案联动“组合拳”
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活水”

发布日期:2025-08-26         作者:张妍彦         [关闭]

清晨,皖东大地刚刚苏醒,全椒县龙虾养殖基地的工人们正将一笼笼青壳红螯的生态龙虾分拣装箱,即将通过冷链物流发往长三角各大城市。南谯区麻栎林里,一朵朵肥厚的麻栎菇正被采摘,与此同时,位于琅琊经开区的奶酪博士智能工厂里,自动化设备正在将新鲜奶源加工成各种奶酪制品。

这是滁州市打造“从田间到餐桌”全产业链绿色食品产业的鲜活场景,也是滁州市政协多年来持续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滁州市政协打好专题协商、民主监督、提案联动“组合拳”,将政协智慧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效动能,助力滁州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优美、百姓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图景。

政协智慧为乡村产业出实招

滁州全市耕地面积全省第一,经果林面积、可养水面、规模以上养殖场数均居全省前列。2024年全市粮食总产96.8亿斤、全省第三,是名副其实的“江淮粮仓”和“鱼米之乡”

然而,滁州多年来始终是“农业大市”。而非“农业强市”,如何实现由“大”向“强”?

2025年初,滁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滁州市政协积极跟进,将“做强绿色食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作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

5月初,滁州市政协组织相关部门、委员、农业主体赴南京农业大学开展集培训学习、调研考察、项目对接、委员教育“四位一体”的研学活动,在理论与实践的知行合一中,滁州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短板也逐渐浮现:种养业大而不强、精深加工聚而不优、产品品牌多而不精、业态创新少而不活,等等。

与此同时,一份关于做强绿色食品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也在深度调研中逐渐成形,“我们将围绕筑牢绿色食品产业基础、延长产业链条、增强产业特色、拓展产业功能、强化产业支撑等五个方面,对滁州绿色食品产业开展系统性研究,争取提出方案级建议。”滁州市政协农业农村委负责同志表示。

政协建言为乡村旅游增活力

滁州农业资源丰富,并且地处江淮分水岭核心区,境内 400余座山体绵延起伏,森林覆盖率达 36.5%,形成“江淮翡翠”的生态基底,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2025年,滁州市政协聚焦农文旅融合,将“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作为资政会主题。

“发展全域旅游,滁州的乡村有着非常丰富的要素资源,”资政会调研组的委员们表示,“要以此次资政会为契机,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用建言激活乡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滁州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如今,在江淮分水岭沿线,营地、景点、美丽乡村星罗棋布,在市政协委员的建言助推下,这条430公里的风景道,定将成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富民道。

政协温度为共富根基聚合力

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市政协始终将民生温度作为履职标尺。2025年,市政协着眼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就“农村三资管理”开展民主监督,通过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推动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规范化贡献力量。在此过程中,全市经济强村数量超过60个,村均收入增长15%,集体经济的壮大为共同富裕筑牢了根基。

近年来,市政协还通过提案联动等履职方式,积极反映农村公共服务领域的需求与建议。《关于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的建议》《关于发展乡村集体经济的建议》《关于推动农旅融合发展的建议》《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等100余件相关提案纷至沓来,为滁州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活水”。

正如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在滁州调研时强调,要把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盘活土地、房屋等资源要素,大力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做足农产品精深加工、电商销售、品牌塑造等延链强链措施,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丰富乡村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从麻栎林间的丰收景象到江淮分水岭上的别致民宿,从奶酪基地的生产线到长三角城市的“绿色餐桌”……滁州市政协履职的足迹遍布乡村各个角落。滁州正以“百亿斤粮仓”的丰饶、“三产融合”的活力、“千万工程”的美丽,持续诠释着农业强国的时代内涵,而市政协也将继续以实干担当为笔,为皖东大地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增添更多绚丽色彩。


江淮时报:2025年8月26日 第1版

来源:滁州日报

初审:陈力

审核:刘羽

审签:边叶华

分享

  微信扫一扫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政协滁州市委员会

地址:滁州市龙蟠大道99号 邮编:239000

皖公网安备34110302000262号

皖ICP备07007339号